先进的股票配资 “关税风暴”对国内煤炭市场影响几何?
直接冲击有限但存在间接传导压力先进的股票配资
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于白宫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宣布针对所有输美商品征收至少10%的基线关税,并且对那些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且数额超过100亿美元的60多个国家加征附加税。特朗普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重振美国的制造业,然而,这一举措却可能会抑制全球经济的增长,使供应链重构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关税政策推出后,大宗商品市场多数品种下跌,评估当前国内煤炭市场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此轮关税对煤炭市场影响有限。
1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
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关税后,大宗商品市场多数品种下跌,评估当前国内煤炭市场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此轮关税对煤炭市场影响有限。由于我国为煤炭进口国而非煤炭出口国,所以特朗普加征进口关税对我国煤炭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
今年2—4月期间,美国政府多次对我国加征关税,对此,我国也宣布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回顾来看,2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就包括将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列入加征进口关税的商品范围,以此作为反制手段。特朗普此次加征关税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冲击传导路径不畅
我国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加征15%的关税,按照当前的进口煤价来计算,这将使美国煤炭的进口成本提高80~160元/吨。如此一来,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会大幅下降,而进口成本抬升,中国进口企业会转向其他国家寻求煤炭供应,美国对中国的煤炭出口规模将会下降。美国需要将原本计划出口到中国的煤炭资源,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去寻找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进口美国煤炭数量为1213.12万吨,同比增长77.73%,其中炼焦烟煤进口数量为1066.92万吨,同比增长81.36%;2025年1—2月,中国进口美国煤炭数量为262.49万吨,同比增长67.70%,其中炼焦烟煤进口数量为262.49万吨,同比增长81.91%。预计加征关税后,我国自美国进口煤炭的数量将会大幅下降。

图为2001—2024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变化
对美国煤炭市场的冲击也较弱
一方面,全球煤炭需求并不会因为中国对美国煤炭加征关税而消失,这种情况只会阶段性地影响美国煤炭的出口,改变美国煤炭出口的渠道;另一方面,特朗普宣称将授权政府利用“优质清洁的”煤炭生产能源,这会增加美国国内自身的煤炭需求。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3月初表示,政府正在制订一项“基于市场”的计划,目的在于阻止美国燃煤电厂的关闭。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格姆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表示,美国应该依据特朗普的国家能源紧急宣言重启已关闭的燃煤发电厂。美国目前尚存大约200座燃煤电厂,其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自页岩气革命之后,低价的气电迅速替代了煤电,美国的煤电比例也随之下降,1997年,煤电在全美发电量中的占比为52.8%,然而到了2024年,该占比仅为15%。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美国煤炭消费总量从2023年的3.86亿吨降至2024年的3.68亿吨,降幅达5%。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美国煤炭产量为4.34亿吨,较2024年将下降5.6%。此外,EIA预计2025年美国电力部门的煤炭消费量达到3.86亿吨,较2024年增长4%,需求增量约为1500万吨,这主要是基于预期2025年美国发电量增加,且天然气平均价格高于2024年。

图为2000—2024年美国煤炭出口变化

图为美国煤炭供应、生产和净进口变化(单位:百万短吨)
美国联邦统计局(USCB)的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美国煤炭出口量累计为0.98亿吨,同比增长7.8%。根据EIA在2025年2月发布的报告,2025年美国煤炭出口量预计为1.02亿短吨(约合9250.74万吨)。由于中国对美国煤炭加征15%的关税,以及西弗吉尼亚州Leer South冶金煤矿暂时停产等因素的影响,EIA下调了2025年美国煤炭出口量的预期。
可能使全球煤炭市场活跃度下降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摩擦,将使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削减从美国进口煤炭的数量,加大从其他煤炭出口国的进口,可能促使全球煤炭贸易流向重新调整。一些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中国等市场较近,且煤炭质量与价格具备竞争力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等,或增加对中国等市场的煤炭出口量,从而使得其在全球煤炭贸易中所占份额有所提高。
贸易摩擦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会让全球煤炭市场的参与者变得更加谨慎,投资与生产决策都会受到影响,煤炭市场的活跃程度可能随之降低。此外,贸易摩擦还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这将对全球煤炭市场的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中国对美国煤炭加征15%的关税之外,暂时没有公开信息表明其他国家也对美国煤炭加征了关税。欧盟的报复清单草案曾经涵盖煤炭等政治敏感行业,不过截至目前,并没有确切消息显示欧盟针对美国煤炭实施了加征关税的措施。
对比2018年与2025年贸易摩擦
对煤炭市场的影响
回顾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时期,贸易摩擦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这可以成为分析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轮贸易摩擦对中国及全球煤炭市场影响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8年,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加征25%的关税,这一措施主要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径的反制。当时,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众多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中方依据相关法规对美国产品采取了同等力度和规模的对等措施。这一时期,关税变化对中国、美国以及全球煤炭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对中国煤炭市场影响较小。2018年,美国煤炭在中国进口煤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加征关税之后,中国通过增加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进口量来进行替代,并且深入挖掘国内煤炭供应潜力,以此弥补美国煤炭进口量的减少,这对中国煤炭市场的整体供应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美国煤炭的数量仅为234.27万吨,同比下降25.13%,美国煤炭在中国当年进口煤炭总量(2.82亿吨)中的占比仅为0.83%。
其次,对美国煤炭行业冲击有限。美国虽在中国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但全球煤炭市场经由贸易渠道的调整实现了再平衡。除土耳其宣布对美国煤炭加征进口关税外,其他国家并未同步针对美国煤炭启动加征进口关税的措施,这些国家加征关税主要针对的是钢铝、机械设备、农产品等商品。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18年,美国煤炭出口量达1.16亿吨,同比增长19.64%。
最后,对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影响较小。鉴于美国煤炭在全球贸易里所占的比重相对有限,并且中国等国家能够从其他国家进口煤炭以满足自身需求,因此2018年特朗普加征关税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调整了煤炭贸易的流向,却并未引发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出现重大变革。

图为中国对美国出口塑料制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对比2018年与2025年特朗普加征关税给煤炭市场带来的影响,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时期加征关税均使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滑,进而使得全球煤炭贸易的流向发生改变。不同点在于,2025年中国对美国煤炭加征的关税税率为15%,相较2018年所加征的25%有所降低。此外,2025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能源市场格局等方面较2018年已经出现了诸多变化,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因素使得加征关税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在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影响程度上产生差异。

图为中国进口煤炭统计和预测(单位:万吨)
2煤化工部分终端产品或受到冲击
或使国际能源及化工品的需求边际减弱
从出口的视角来看,倘若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进一步扩展至化工品领域,很可能对煤化工产业链中的部分终端产品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虽然“对等关税”也会涉及煤化工品种,从理论上讲,这会降低中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不过,依据彭博社的数据统计口径,在中国煤化工产品的出口结构里,聚烯烃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不到5%,甲醇、尿素对美出口的数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直接影响方面是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的。然而,更需要引起警觉的是,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这种风险或许会使得国际能源以及化工品的需求边际减弱,然后通过国际定价体系将压力传导至国内。
从细节方面进行分析,美国此次针对中国加征关税主要涉及塑料、橡胶制品、有机化学品等几大类。其中,环氧树脂、烷基磷酸酯等精细化工品已经被美国发起了反倾销调查。煤化工下游的聚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品虽然与贸易的关联度并不高,但是由于它们是塑料制品以及纺织服装等终端出口商品的原材料,所以关税冲击有可能通过产业链终端市场的传导路径,对国内需求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东南亚是中国化工企业在海外设立工厂的重要承接地区,例如越南被加征了46%的关税,其出口因此受阻,这种情况可能会迫使部分产能回流国内,从而进一步加剧煤化工终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库存压力。

图为美国进口中国大宗商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个别煤化工装置原料进口成本可能抬升
我国针对美国能源实施的反制关税对煤化工成本的影响具有差异化的特点。相关材料表明,中国自2月起开始对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征收关税。不过,国内煤化工行业在原料煤方面的对外依存度相对较低,如新疆、内蒙古等主要产区的煤炭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0%,所以动力煤价格的波动对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的成本影响较为有限。但是,部分煤化工装置依赖从美国进口高端催化剂(如费托合成催化剂)的企业将会面临因关税而导致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将采用扩大投资、刺激内需消费等方式来缓解关税和贸易摩擦给产业链带来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煤化工下游的甲醇、聚烯烃等工业材料的需求起到支撑作用。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所引发的进口成本的变化也需要引起警惕。如果人民币回落压力持续存在,甲醇、丙烷等进口量较大的化工原料的成本就有可能上升,而煤制聚烯烃由于其原料是本土生产的,其成本优势或进一步显现出来。
此外,在国内能源保供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价格有望趋于稳定先进的股票配资,这有利于煤化工企业锁定原料成本。不过,如果国际油价因为地缘政治等因素出现大幅度波动,就有可能通过烯烃装置工艺的比价关系,间接地对聚烯烃的利润空间产生影响。